临床麻醉学
2024-01-17 16:19:02 

麻醉学是一门结合生理学、药理学、应用物理、应用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等的跨多学科的边缘学科,既有丰富的基础理论,又具有许多临床操作,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所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PICC_02


通过临床麻醉学实验使学生掌握静脉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静脉压力监测、吸入麻醉、肌松药的应用与监测、局部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腔阻滞、控制性降压等基本技能,达到加深对《临床麻醉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为临床实习打下扎实基础的目的。


1ASA1:病人的重要器官.系统功能正常,对麻醉和手术耐受良好,正常情况下没什么风险

2ASA2:有轻微系统系疾病,重要器官有轻度病变,但代偿功能健全,对一般麻醉和手术可以耐受,风险较小

3ASA3:有严重系统性疾病,重要器官功能受损,但都在代偿范围内.行动受限,但未丧失工作能力.施行麻醉和手术有一定的顾虑和风险

4ASA4:有严重系统性疾病,重要器官病变严重,功能代偿不全,已丧失工作能力,经常面临对其生命安全的威胁.实行麻醉和手术均有危险,风险很大

5ASA5:病情危重,濒临死亡,手术是孤注一掷.麻醉和手术异常危险

6全麻诱导:无论行静脉麻醉还或吸入麻醉均有一个使病人从清醒状态转为可进行手术操作的麻醉状态的过程

7局麻药毒性反应:血液中局麻药的浓度超过机体的耐受能力,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出现各种兴奋或抑制的临床症状

8神经阻滞:将局麻药注入到神经干.神经丛或神经节旁,暂时的阻断该神经的传导能力,使受该神经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9异常广泛阻滞:注入常规剂量局麻药后,出现异常广泛的脊神经阻滞现象,但并非是全脊麻,阻滞范围虽广,但仍为阶段性,骶神经支配的区域,甚至低腰部神经功能仍保持正常

10呼吸抑制:通气不足,它可表现为呼吸频率慢及潮气量低.PaO2低下.PaCO2升高

中心静脉压:是指上腔或下腔静脉即将进入右心房处的压力或右心房压力,正常值为5~12cmH2O

11眼心反射:是一种三叉N~迷走N反射,表现为心动过缓.早搏.二联律.交界性心律和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引起心脏停搏

12胆心反射:胆道手术时由于牵扯胆囊,或探查胆道时所引起的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严重者可因反射性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等现象

13劾甲距离:指在颈部完全伸展从下颌骨下缘到甲状软骨切迹的距离.3~4横指

14复合麻醉:在同一次麻醉过程中同时或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药物

15联合麻醉:指在同一麻醉过程中同时或先后采用两种以上的麻醉技术

16喉痉挛:呼吸道的保护性反射声门闭合反射过度亢进的表现,是麻醉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

17术中知晓:病人在术后能回忆起术中所发生的事,并能告知有无疼痛情况

18大量输血:通常为24小时内输入一倍或以上的全身血容量;3小时内输入50%全身血容量和需要输血>150ml/min

19体外循环:又称心肺转流术,其基本原理是将人体静脉血经上.下腔静脉引出体外,经人工肺氧合并排出CO,再将氧合后的血流经人工心脏泵入体内动脉系统

20高危妊娠:妊娠期某些病理因素,可能危害孕产妇.胎儿新生儿安全或导致难产

21蛛网膜下隙阻滞:将局麻药注入到蛛网膜下腔,作用于脊神经根而使相应部位产生麻醉作用的方法

22控制性降压:全麻手术下期间,在保证重要脏器氧供情况下,采用降压药物与技术等方法,人为的将平均动脉血压降低,使手术野出血量随血压降低而减少,不至有重要器官的缺血缺氧性损害,终止降压后血压可以迅速回复至正常水平,不产生永久性器官损害。

23静脉麻醉:将药物经静脉注入,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的方法

24高血压危象:收缩压高于250mmHg并持续1min的高血压状态

25反常呼吸:剖胸后,剖胸侧肺的膨胀与回缩动作与正常呼吸完全相反

26双相性呼吸抑制:术中使用麻醉性镇痛药后,术终作用消失,但回病房后30~45min有可能再现呼吸抑制

27气管插管:是通过口鼻或鼻孔经喉把特质的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

28基础麻醉:麻醉前使病人进入类似睡眠状态,以利于气候的麻醉处理

29吸入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使病人意识消失而致不感到周身疼痛

30MAC:在一个大气压力下,50%的人或动物对伤害性刺激丧失逃避性运动反应时,肺泡气内吸入麻醉药的浓度。

31苏醒延迟:停止麻醉后90分钟呼唤病人仍不能睁眼及握手,对痛觉刺激亦无明显反应

32全脊麻:行硬膜外阻滞时,如穿刺针或硬膜外导管误入蛛网膜下隙而未能及时发现,超过脊麻数倍量的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可产生异常广泛的阻滞

返回列表
聚焦虚拟现实技术,推动智能科学技术发展
立即联系我们
售前电话
176-1540-9009
售后电话
0531-82390988
微信客服
TOP